“方老师,这个您不用担心,不是还有一个语言类节目吗
“我的想法是,咱们不搞一般的晚会小品那种喜头悲尾的恶俗套路,要笑,就让观众捧腹大笑,最后不要强行上价值;要哭,就让观众从头到尾地哭,一开始也不要插入什么喜剧元素。
“所以卧底练习生这个节目放前边,眼中的你放后边,反正只要把晚会的基调给拉回来就行了。”
其实他一开始想到的解决办法,也是后边用一个“喜头悲尾”的小品给冲淡一下,把基调往回拉一拉。只是没想到,路知行给了一个更完美的解决方案。
于是张艺洋也就照搬标准答案,用这个更完美的方案来交差了。
方玲点了点头,又拿起眼中的你:“行,我再看看这个本子。”
对于张艺洋说的话,她还是有些担忧。
真能用另一个语言类节目把晚会的基调拉回来吗
很快,方玲的担忧全都烟消云散了,因为她惊讶地发现,眼中的你竟然是一种形式非常新颖的舞台剧,而且非常感人,全程泪点不断
首先,它竟然是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展示的。也就是说,舞台上的演员们会对着观众说话,而观众所扮演的角色会与舞台的演员对话,但观众看不到具体的人。
这种做法在游戏中很常见,但在舞台剧中却很少出现。
刚开始方玲还一头雾水,搞不清楚为什么要搞这种意义不明的第一人称视角,但往后看到详细的剧情,她立刻就懂了。
这是为了更好地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眼中的你大致剧情是:一位天使找到了主角,告诉他,主角的母亲去世了,有希望上天堂,但需要问主角一些问题,才能最终确定主角的母亲是否有资格上天堂。于是,随着天使与主角的问答,主角与母亲的一生逐渐出现在所有观众的视野中。
主角向天使讲述自己与妈妈度过的一生:
小时候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机械厂家属院,从小他就非常懂事,非常听妈妈的话。
他在妈妈做饭的时候非常乖地自己玩玩具;长大一点就自己坐公交车到很远的市里去学画画、学钢琴;在操场上和小伙伴们一起踢球;因为家中经济条件拮据所以从来主动避开小卖店不买任何的零食。
后来他去参加了考试,但音乐和画画都没什么天赋所以只能放弃。因为孤独,他喜欢上了跑步,就这样,他一直奔跑,跑的越来越快,成了运动员。
在课堂上他遇到了喜欢的女孩,每次学校运动会他都跑在第一名,喜欢的女孩为他鼓掌、给他送水。
长大后,他破了记录,拿了金牌,又去参加了奥运会,虽然没有拿到名次,但也让爸妈为他骄傲。后来他退役了,偶然遇到当初喜欢的女孩,一起躺在操场上看落日,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后来,他组织了很多次公益跑,用慈善筹款让很多残疾的孩子得到了帮助,直到母亲在病床上安然离世,告诉他此生没有遗憾。
然而,天使很快从他说的话中找到了破绽,在严厉地批评他不能说谎以后,在那些记忆的细节中,天使还原了真实的一生:
实际上,他其实没有天赋,而且很笨也很调皮,小时候非常不懂事。
之前的每一幕,包括玩玩具、去市里学画画学钢琴、避开小卖店等等场景都发生了变化。他任性、调皮,还有些不合群,总是不让妈妈省心。
而他长大后,也并没有成为运动员,他意外地摔倒了,出现在了医院中。从那之后,他就被迫坐着轮椅,而那些奔跑的画面,其实都是他坐在轮椅上的幻想。
课堂上,他感受到同学们异样的目光,每次从教学楼经过,都会被所有的同学注视。老师安排了同学帮助他,但这些同学却有些不耐烦,他也觉得自己麻烦了别人。
那个前桌的女孩是唯一真的关心他的人,只是他不敢确定那是不是喜欢,也不敢靠近。
他努力地想要像个正常人一样生活,但妈妈还是被迫放下工作来照顾他,家里的经济状况也因为治疗费而捉襟见肘。
他恨自己,恨自己曾经健康的时候不懂事,不让妈妈省心,可后来他懂事了,却又变成了累赘。
所以在妈妈去世后,在梦中见到天使,他才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来骗自己。他不是想要骗过天使,而仅仅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所以在梦中描绘出这样一幅心目中的场景,来弥补自己的遗憾。
就在主角以为一切都无法挽回的时候,他的妈妈出现了。
而这次,妈妈向天使讲述了她眼中孩子的一生:
父母看到摇篮中熟睡的婴儿,看着他能够抓握玩具,看着他咿咿呀呀地指着方向蹒跚学步,看着他像大马一样骑着爸爸到处走,看着他稚嫩地按动钢琴的琴键
所以主角不满意的那些场景,在父母看来都是那么的让人欣喜和满足。
而等到主角坐上了轮椅,也在一直想办法让爸爸妈妈开心,他幻想着自己能够奔跑,能够筹集善款帮助那些残疾的孩子,他把这些全都写了下来,画了下来,虽然他的文笔很稚嫩,虽然他的画技并不出色,但这些作品中,还是有着一个孩子纯洁的心。
“孩子,妈妈这一生,无比的幸福。
“你也没必要去幻想自己的另一种人生,因为你已经度过了无比伟大的一生。”
最后,天使让主角闭上眼睛,从梦中醒来。去世的妈妈去了天堂,而主角也能够放下所有的心结,在现实中牢记对妈妈的爱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