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冯盎(2 / 2)

耕耘贞观 倚夜听雨 2366 字 14天前

至于自己向房玄龄争取的什么,盐铁专营之类的东西,说实话,难道没有这些自己就发展不起来了吗?</p>

自然不是的,这些不过只是除夕夜打兔子有它过年,没他也过年。</p>

只不过原本李泰打算在郑白渠修建后,行全面扩张的计划,现在打算稍稍的收拢一点。</p>

毕竟原本是打算在今年把整个工厂体系搭建起来,甚至更准备在今年让孔雀把但棉衣砸在市场上,但现在,不论是规模还是数量都需要控制了。</p>

因为需要带钱前往幽州,毕竟在天高皇帝远的那个地方,自己才能的发挥需要足够资本。</p>

所以,接下来的这段时间,自己还是低调一点,千万别惹是生非了。</p>

不过事实上,接下来的时间也没让李泰想七想八的时间了。</p>

因为很快唐俭便让人带着那六万的百姓落户到郑白渠,而李泰也开始带着杜楚客把他们安排起来。</p>

有了处理当初处理灾民的经验,实际上这些人还是比较好处理的。</p>

至少农业学府的学子们一个个班出来,让他们身上洗净,准备好衣服,修建好房屋,然后一个个登籍造册,完成这一系列步骤,就能让他们去工地上搬砖。</p>

毕竟郑白渠翻新是真的缺少人手,这点李泰并没有欺骗什么。</p>

所以郑白渠工程就仿佛是巨大的吸水海绵,源源不断的吸收这些人将其转化成劳动力。</p>

而这些人一开始还是有几分的惊慌失措,但等到干活能够吃到饭,甚至干了一周还有粮食什么的拿回家后,这些人就以极快的速度开始适应起了工地的生活。</p>

因为靠自己的劳动力让自己活下来,这对这时代的百姓来说本身就是最好的事。</p>

最怕的就是,自己不论怎么样的劳动,但到最后,却连吃饭的钱都没有。</p>

而此刻,有了高陵的小麦丰收作为支撑,有了李泰事先的产业布局作为导向,甚至还有一家家一件件各种各样围绕着郑白渠内劳动力们休假时的配套设施。</p>

所以反而围绕着郑白渠建设的周边区域,这些原本应是萧条的地方,反而变得热闹起来。</p>

而翻新的郑白渠中的三条水渠,其中有两条在规划上是从高陵的两翼而过。</p>

所以自然高陵成功吃到郑白渠修建的红利,原本就繁华热闹的城市又增添了一把火。</p>

“这里就是长安?”一名身材健硕的老者,坐着船只来到了高陵。</p>

船上下</p>

.</p>

来,却见到高陵码头上车来车往的繁忙景象,目光中也感觉到一股说不出的惊叹。</p>

“父亲,这里是高陵,距离长安只有一日的路程,一般上凡是朝见长安使节或者官员,都是会在高陵休整一晚,等到明日再启程前往长安。”过来迎接老者的中年人开口道。</p>

“我一路走来,只见人口稀疏不见繁华,但唯有到了这里,却仿佛重见当初大隋那人山人海的景象啊!”老者对面前的中年人道,“真不愧是国都所在。”</p>

看着老者坐着的官船,以及下来时身边紧紧跟随的甲卫,便是知道老者并不是普通人。</p>

他是冯盎,从隋朝一路活到了大唐大佬,跟杨广一起去过辽东,也跟在隋朝战乱时平定过岭南。</p>

最嚣张的姿态就是平叛岭南的时候,把自己的头盔摘下来,对着叛军大喊:</p>

“你们认识我吗!”</p>

然后叛军中的将校就哗啦啦的跪地投降,而自己就打赢了战争攻克了广州一带。</p>

小说都未必敢写的剧情,在历史上却真的在冯盎身上发生过。</p>

而这样的人,甚至在隋唐乱世中仿佛看穿这个世界只有李世民能够拯救,居然苟得连越南王的名号都不取,李靖一份招降的诏书过来,然后他就果断的投靠李唐了。</p>

等到李世民成为了皇帝,一开始怀疑他会反叛的奏章可以说每个月都有那么十几份。</p>

甚至李世民都准备派兵剿灭他了,然後魏征劝住了,表示派一个使节過去就知道了。</p>

然後证明了他真的忠心朝廷,甚至连他的长子都送过来做质子。</p>

上次李泰吃的蔗糖,就是他儿子来朝廷的时候顺路送过来的贿赂。</p>

毕竟甜的糖虽然已经被发现了,但制作起来可真的是不容易,整个朝廷上下现在最出名的甜食还是蜂蜜。</p>

这个时代虽然甜党也想要崛起,但社会基础不允许啊!</p>

而此刻,冯盎便进京朝见唐太宗,是因为唐太宗解决掉了东突厥的消息经过了一年时间的传递,终于落到了冯盎的耳朵中。</p>

冯盎觉得比较起自己不知死活的继续在南方做越南王,还是主動点来朝廷表忠心比较的好,毕竟自己没有必要跟大唐搞对立啊。</p>

某种程度上,这也算是李世民天可汗的名声的传播。</p>

因为大唐不是汉武那种非汉既胡,不让除汉族以外的其他民族全部不当人的天朝。</p>

而是一种能够承认异族与汉族共存的朝廷,这才让冯盎愿意冒险过来试试,毕竟如果能够得到朝廷承认的越南王,他更愿意接受。</p>

实际上,他的这种抉择倒也不能说是错了,毕竟现在的朝廷连长江以南的地区都未必想要管理,就更不要说他这种在广西甚至海南区域的地方了。</p>

不是大唐打不到这里,而是一个管理成本与地方产出的问题。</p>

只要冯盎不要搞事,实际上朝廷也不介意那里有一个越南王能够把当地的给管理妥当了。</p>

毕竟就算是在大怂那个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时候,越南等地也说不要就不要了,就更不要说这个时候的大唐了。</p>

至少在安史之乱前,南方虽然都有开发,但比较起北方的开发程度还是差太多了。</p>

“真的,很繁华啊!”冯盎再次感叹。</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