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坛(1 / 2)

接受了一块墙壁能够答疑解惑且收费的设定, 白廷继续在孔庙内游荡, 却见杏坛处又是一阵人满为患。

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孔庙内的杏坛是为纪念孔子办学设教而建造,是三间四面敞开的建筑。

白廷对其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是亭内“杏坛”二字的石碑,乃金代文人党怀英所篆书。孔庙内的石碑在文革时期被砸了九成, 这是为数不多一块得以保存的, 据说当年砸碑的文盲红卫兵,看到碑上落款的“门生党怀英书”, 他们大字不识,就认得一党字,党的东西可不敢砸,这块“杏坛”才幸免于难。

白廷可不认为联邦人会知晓杏坛在中华教育中的地位,亦或者了解石碑背后的故事。

估计又有什么幺蛾子了。

果然,白廷上前, 见到杏坛中有白影摇曳,十分诡异。而众人则或围坐或站立于白影周身,细心聆听, 极为专注。

白影处传来一老者的声音,苍遒有力,震耳欲聋。

白廷也听了一会。却听得稀里糊涂。

什么固相萃取后产生的二次反应, 什么有色金属的精度提纯后结合,皆是白廷拆开都认识,合起来却不知道啥意思的名词。

白廷只得询问了身旁正在做笔记的男人。

男人晲了白廷一眼, 有些嫌弃。“嘘,孔子正授课呢,专心听讲”

白廷看着人群中央的白影,稀里糊涂听完课,没忍住“这讲的是什么”

男人收拾笔记本,依旧是很嫌弃的语气。“孔圣人一周授课四节,周一是机甲的高端操作,周三是结构化学与量子力学周五是拓扑学小奥秘周日是人生与哲学。”

白廷

良久,等到杏坛的人散去,白廷问神州系统“刚才那白影是孔子”

神州系统“是也是,不是也不是。”

白廷“说人话。”

神州系统“那是孔子的影分身,nc孔子需等景点曲阜孔庙至v100后方能解锁。”

影分身,呵呵。

白廷“希望你们主神大人能少看点火影忍者。还有,我知道孔圣人在道德学说,政治学说,经济学说和教育方面都成就非凡,传道受业解惑很正常,可为什么他会机甲的高端操作和结构化学与量子力学这种课程”

神州系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白廷“嗯”

神州系统“说明孔圣人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白廷

神州系统“希望宿主也能维持不断求知的精神,不要被时代淘汰。”

一旦接受了孔子传道受业解惑的设定,白廷发现了新商机。

他跟踪景点游客情况时发现,有一部分游客反复购买门票,回访之下得知,其都是专门为上孔子的课。

白廷查询系统得知,孔子的影分身共有十八个,一共教授七十二门课程。影分身的数量会随景点的升级而解锁,当然,也可以花费一笔不菲的联邦币提前解锁。当然,孔子真身还是要景点达到v100后方可出现,有钱也没用。

白廷根据景点人数估测,意向调查和成本收入结构分析,最终决定提前解锁所有影分身。

他按照每个孔子影分身教授的内容,设计了孔子学堂专用门票。

门票类似于月度卡、季度卡,但和普通的月卡季卡不同,其能进入景点的时间,为所选课程的日期。这样一来能满足部分求学游客的要求,二来能让景点分流,三来提高收入,可谓一举三得。

这类门票一经推出,大受好评。

各论坛上关于曲阜孔庙的讨论帖越来越多。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孔子学堂专用门票

别人家的男朋友送美容仪送飞船送手办我男朋友送我二十堂孔子学堂课程你敢信吗要分手吗

我妈和我说带我去度假我开开心心的前去结果被送到孔子学堂学习说好的华夏星是个极度放飞自我,享受乐趣的度假星球呢虚假宣传我要举报

与此同时。

中央星,联邦疑难杂症研究治疗协会。

负责会议工作的负责人唐升愁苦得像只鹌鹑,无奈的看着显示“对方已挂断联系”的通讯器。

同事小花走过来,默默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说不定达成被拒绝一百次,你就能解锁新的成就。量变产生质变,质变最终变态。”

“你有没有同事爱啊”唐升忍不住仰天长啸。

疑难杂症研讨大会,是他们协会最具代表性的大会活动。从协会成立的第六年开始举办第一届,至今共举办过一百二十届,历经了六任会长,每一任都有创新和改进。

可以说,疑难杂症研讨大水,是他们协会的掌上明珠,门面招牌,心中骄傲。

只是到了这几届,这颗明珠开始蒙尘,招牌开始不保,骄傲也没了往日的坦荡。

一切都要从第一百一十届大会开始追溯。

当时的大会已经吸引了全联邦颇有影响力的高级医者和身患奇症的病患。

病患可以在大会自由活动日找医生就诊。很多患者和家属都对大会寄予厚望,而以往的案例,也确实有不少久治未愈的患者在大会上寻得生机。

谁料在那届大会上,因为大会组委会审核不严等原因,混进了几位骗吃骗喝骗钱的假医生。这几个假医生艺不高胆很大,随意承若病患“只要钱给够,保证药到病除。”

病患和家属以为捞到了救命稻草 ,出于对大会的信任,对几个假医生言听计从。

假医生给的皆是些有普通保健作用的廉价药品,重新包装后出售,本以为无大碍,未料恰好和几个患者的病情相冲,病患直接在大会期间身亡。

一石激起千层浪。

大半个联邦的目光都聚焦到大会上。

这年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再加上喜欢哗众取巧的记者推波助澜 ,大会的名声一落千丈。

一时间,疑难杂症研讨大会从广受好评的活动,变成了“草菅人命”“有捞钱嫌疑”的活动。

那届之后,协会痛定思痛,努力改进。不仅严把审核,对各项诊断情况也请专门专家复核。提高参会医生的门槛和待遇,对所有参会病患积极跟踪治疗。

偏偏在这关键时刻,联邦颇有影响力的大记者白舟写了一篇关于“疑难杂症研讨大会”的研讨报告。

报告还算客观,没有捏造数据,没有褒扬或诋毁,没有煽情或煽动,甚至不加多少个人观点,只是纯粹列数据摆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