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2章思路决定道路(2 / 2)

诡三国斐潜 马月猴年 3864 字 1个月前

在西域很多地方,因为是上古时期,那些比春秋还要更早的一些迁徙的部落民众到了西域,这些部落大多数有了粗浅的语言,但是大多数并没有文字。

在这些西域人渴望着文字的时候,汉人没有给他们……

于是佛徒来了,带来了文字,很快的就成为了这些西域国邦使用的文字。

因为西域的邦国有这样的需要,西域的人有这样的需要,就像是每个人都会需要衣食住行,都需要秩序和平安,大汉朝堂没办法给,那么他们就会自己去找。

这怪谁?

皇帝?

大臣?

西域都护?

当然只能怪西域的百姓了……

这么多年来,大汉的官方都是这么记载着的,西域之内都是桀骜不驯的刁民,无法教化的贱民……

太史慈忽然啪的一声,将木牍拍在了手中,对着斐潜说道:『主公!属下明白了!这就是「同文同轨」啊!』

『善!』斐潜抚掌而笑,给与太史慈以肯定。

斐潜指着那些行文,『这些就留给子义了……希望以后的字,我能看得懂……』

太史慈低头领命,『主公放心!属下自当尽心尽力!』

是不是很简单?

可是大汉自从占领了西域之后,就没有人想过,或者说有人想过,但是却没有做。

秦始皇的功勋,不是他杀了六国多少人,不是屠戮了儒生还是屠戮了方士,而是他将原本六国各自不同文字,各自不同的标准,统合成为了统一的模式,他让华夏从此密不可分,不管是什么地方的口音,但是只要写的字是一样的,那么就能够相互沟通和交流,让华夏的文明和思想,可以散布到华夏的每一个角落。

请问,单纯的杀人,能做到么?

当然或许秦始皇当时这么做的时候,并没有想那么多,但是他的这些行为,其效用确实是给华夏文明垫上了一块坚实的基石。

而在汉代,很遗憾的是,并没有将秦始皇的思想继续延伸出去……

西域,公元前是西域,公元后也依旧是西域。

为什么不能成为大汉的西郡,亦或是天山郡什么的?

太史慈笑得很是舒畅,因为他总算是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跟上了斐潜的脚步。

这让他彻底的安心了下来,但是一个新的问题又浮现了出来。

方向知道了,但是具体要怎么办?

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强行命令,全部使用汉字,不用汉字,表示不讲汉语不写汉字的,全部都是恶意之人,轻者罚,重者囚,最后干脆砍头?

这简直就是旧愁才去,新愁又来。太史慈叭咂了一下嘴,微微叹息了一声。

不知道是不是斐潜注意到了太史慈的神情,便是笑着让人取了些随军携带的铁器,摆放在了楼二面前,并且让随军的小吏给楼二讲解那些铁质器具的用途。

老城守楼二起先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听着听着就开始全神贯注了起来,神色也渐渐的严肃,或许是人老了眼神不是很好,竟然几乎要整个人都贴到了那些农耕铁质器具上……

太史慈看着,忽然恍然,回头看着斐潜。

斐潜微微点头,『天下唯有刀剑之利乎?』

太史慈拱手而道,『主公英明。属下会仿效主公农工学士之法,以替地方官吏,行同文同轨之策,以十年为期,当纳西域为汉郡!』

『善!』斐潜点了点头,见太史慈确实是既明白了方向,又清楚了一些施展的具体手段,这才轻轻的对太史慈说道,『百年前,大汉强盛,西域诸国朝贡于汉,然汉衰之时,便纷纷离心,皆言其族异也,或怒,或斥,或诱而杀之,以为功勋,却招祸事。此等皆为碌碌之人,无能托词罢了,子义既然已知真法,当实践而行之,若有不妥,或是不顺之处,也不用急就,可细研之,取水滴石穿之效,若有十年之功,育亲汉之人成千上万,以汉家衣食,汉言汉字为荣,为用者,西域方大定可期。』

西域像是一块飞地。

汉人想要,匈奴人也想要,鲜卑人,贵霜人都想要,而且都是付诸行动过。

一百多年前,在西汉末年时期,中原内忧外患的时候,在北方大漠恢复了些许气力的匈奴人便是开始重新侵入西域,他们用刀和血,再次让西域的人屈服,匈奴人向东打到了酒泉张掖,向西攻入了大宛,为了争夺对西域诸胡小国的控制权,他们与贵霜人也是大打出手。

可是等匈奴实力再一次消退的时候,西域人又很快的将那些残留在西域的匈奴人杀死,匈奴人耗费了时间和鲜血打下来的土地,就像是海滩上面的沙塔,像是沙漠之中的冰雕,看起来很壮观,但是转眼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后来贵霜人来了。

也试图用刀枪让西域人屈服。

西域人也屈服了。

然后贵霜人又被打跑了……

西域人则是表示,什么是贵霜?

若是斐潜没来,那么在历史上就是鲜卑人来了,然后等到曹操统一了北方,又是赶跑了鲜卑人乌桓人,在魏晋时期又再次于西域屯田,然后到了晋朝,很快又进入了五胡乱华时期,西域再次脱离了中原的视野。

历史上大多数纯粹靠着军事实力进行武力征服而来的领土,如果没有文明作为纽带,弥补裂痕,消弭仇恨,必然是缺乏牢固的基础,就算是强行统合,内部也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激烈矛盾。

汉家文化,中原文明,原本就是一个非常适合融合的文明。

因为老祖宗创造出来的是象形文字!

先天上就是比字母文字更容易直观的理解,在文字沟通的时候就具备了绝对的优势。

拼音文字的寿命是相对短暂的。

因为那是口音。

say。

不会念,就变成了死阿外,或是洒矣。

当一个民族,或是战争,或者瘟疫,造成人口大量的消失的时候,如果造成语言口音的主流人群出现了消亡,被其他口音所替代,那么就会出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所写的文字和自己说的话不匹配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会出现次拟音文字,或是其他口音演化的字母文字。

所以拼音文字在传承性上是比较差的一种文字形式。

有些文字由于使用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就变成了死亡的文字,虽然人们还能看懂,但是人们已经不会说了,比如西域当下鄯善用的这个什么虫子文字。

在鄯善国,楼兰古城灭亡之后,就消失了。

象形文字的传承性就非常的强,即使人们的口音发生很大的变化,但是原本的意思还会存留下来,依旧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折损。华夏中土在晋朝之后五胡乱华,中原的人口十室九空,到了元朝的时候,又是大规模的杀戮,清朝南下的时候,亦是无差别的杀戮。

这些野蛮的杀戮,甚至导致了整个城池,甚至是郡县的人口灭绝,几度使得王朝原本的官方口音消失了。可是由于华夏的文字是表意的,即使在各个朝代不同的人种,口音有所不同,但是通过文字的传承性,我们现代人仍能够理解古人的智慧。

这就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奥秘。

从古到今,华夏的口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后世在华夏南方当中的百多种的方言,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古代各个时期中原人的官话,是一代代的runngan教给南方较为封闭的山仔们的中原话。

这表明虽然华夏历朝历代的口音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但是口音的变化并没有让汉文明汉文字衰亡,华夏文字并没有像某些拼音文字那样死亡,反而一代代的浴火重生。

现在,斐潜就是想要让这样的强大的生命力的种子,种在西域的土地上,然后等她开花结果,等她绽放妖娆,等她让千万人倾倒!

太史慈就觉得心胸激荡,一时之间说不出话来……

老城守阿尔侍奉在一旁,因为听得不是太懂,所以略有莫名其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觉得后心有些发凉……

『西域之地,虽说偏离中土,然此地相互矛盾众多,人和神灵,和土地,以及牲畜和水源……』斐潜缓缓的说道,『此地之民,若是不引顺以秩序,不教化以文明,只是以铁血育养,便是只能得一群野兽……待华夏稍微孱弱,便会侵蚀汉土,劫掠中原,如匈奴鲜卑旧事。初中土尚可应对,久而久之,中土必然衰败,浩劫再演……』

『同文同轨之法,当如春风细雨,润物无声。然既有春雨秋获,亦当有炎夏寒冬!』斐潜微微抬着下巴,向那个老城守方向示意了一下,『鄯善之国欲以老弱引我等杀戮,却不知此等老弱,多有经验,知善恶,辩是非,若是由其说得一句,好过我等千言……如今天气渐寒,鄯善王多欲拖延,待冬时风雪交加,我等便是不得不退……』

斐潜笑了笑。

若是按照旧有观念和模式,鄯善国的策略并没有什么问题,拖一拖,等一等,熬一熬,等到斐潜围城的时候,说不得就是寒冬腊月,到时候风雪一吹,斐潜若是不想要承受全军被冻死的风险,就只能撤兵。

不过现在么……

『一手展华夏之美,表之庄禾,一手自然是要呈华夏之力,示之刀枪!』

『此地修整三日,待文远肃清周边马贼,便是南下。』

『破鄯善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