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产业的中坚力量(1 / 2)

美梦时代 俊秀才 2187 字 1个月前

萧奇其实原本打算,把电池组件的合同,定为一定要在日本本土生产的,可是后来想了想,觉得却是没有多大必要。

原因很简单,ipad的电池组件自始至终都在日本本土生产,没有变过地方。

如果可以在别的地方生产,按照乔帮主节约成本的理念,早就搬出了日本,去华国或者其它国家生产了。

日本人肯定也清楚这个,为了他们的声誉着想,自然也不可能为了节约成本,做出什么伪劣产品来。

之所以说只有日本本土能做,他们依仗的就是自己的产业工人,这些产业工人不但能生产如此高精度的锂聚合物电池,而且许多高科技的电子、工业产品,亚洲甚至世界上也只有他们能做。

萧奇非常希望华国的工业,能很快赶上日本,工人们也能很快和日本工人一样。

但现在看来并不现实。

日本的工业体系和工人,都是战后五六十年,一脉相承的拼搏努力,积累下来的。

如果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甚至八十年代的时候,华国的工业体系和工人们,那还是能和日本比较的,虽然工厂体系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可大方向的精气神还在,技术工人们仍旧是工厂的宝贝,受人尊敬的大能。

可是一场发展经济的改革开放,冲击了所有人的价值观。

热心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们,把那些本该关闭的工厂冲垮后,却忘记把那些优秀的技术工人们留下来,而是任由他们流落民间,运气好的进入私企当技术骨干,运气不好的就只能成为下岗工人,从此领着微薄的退休金过日子。

由此,华国培养了二十多年的工业体系和工人们,这种传承有序的步骤,就此烟消云散,再也不见了。

现在的工人和工厂,和萧奇刚刚重生时想的一样,只不过是流水线工人罢了,真正的技术大能们,少之又少,而最为关键的中坚层次的熟练技工们,更是几乎要断层——而日本,这个庞大的中坚阶层,不但保存着,而且还会继续壮大。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一次次的被美国打压,却一次次都打不死的原因!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底蕴在。

工人的质量和数量,决定着一个工业国家的前途!

用华国的古话来说,就是手上有技术,哪儿都饿不死!

萧奇知道,自己想要培养这样的工业体系的话,根本不可能,因为这涉及到全社会的分工和合作,并不是哪一家公司就能完成的。

不过,他却有心从自己开始做起,慢慢的去影响一些公司,至少能在一二十年之内,影响到自己所在的电子行业。

前途虽然艰难,可,华国的工业传承,再也不能这么糊里糊涂的下去了!!

……

有些事情还真的凑巧,这边萧奇才在想着松泽优香,结果在河通长石和夏目良平亲自送萧奇从日立的总部大楼里出来时,萧奇就看到了旁边一个小花园处,有着一个熟悉的身影。